聚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三周年系列报道1
开栏的话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年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根本路径,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此,本报推出“聚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三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1987年的市长电话发展至今,12345市民热线已经成为北京城市服务的总客服,成为城市治理的‘中枢线’和‘一号响应’。这正是北京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堂思政课上,教师杨子强的案例来自北京城市治理的“现在进行时”。
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思政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材内容更加鲜活、评价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3年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作为鲜活资源,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视为思政课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大中小学一以贯之,使思政课逐渐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金课’。”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说。
立足实践,“开门办思政”
“建议大家在备课时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的身边案例入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云课堂的主会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语重心长。
3年来,北京市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市委常委会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思政课建设,将其作为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带头上讲台,20多位市领导走进各级学校调研思政课建设。
如何破除学段壁垒?北京市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关键抓手,通过举办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征集、大中小幼教师同台讲述育人故事等,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构筑起“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北京市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全学段德育研究会,印发《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并成立市级指导委员会、工作专班,建立一体化教学研究基地、示范区。
让思政课教师“看北京、看变化、看成就”,是北京建立学习实践机制的创新之举。思政课教师走进市国资委、冬奥组委、市人大、市政协等单位现场备课和观摩学习。联合国家大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市教委还打造了大剧院里的思政课、电影里的党史课等特色课程,将首都“四个中心”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动能,进一步汇聚起“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驱动下,北京高校的思政课不仅打破了“烦闷说教”的刻板印象,还成了大学校园里的“香饽饽”,在大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重大主题活动也是生动的思政课堂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央财经大学学生赵建铭庄严宣誓。2022年2月4日,他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又站上了首都机场的冬奥志愿岗。
作为首都机场志愿者团队的一名志愿者主管,赵建铭要做志愿者中的“表率”“先锋”。在志愿者正式上岗前,他多次前往服务场馆实地踏勘,明确上岗服务流程和消杀路线,回到驻地后组织各业务领域的小组长召开会议。赵建铭表示:“作为一名志愿者主管,我应该冲在前面,况且目前大家工作的环境还是存在一定风险,所以我要多轮岗,这样遇到突发情况的话,志愿者们也能有一个主心骨。”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1.4万名首都高校师生是冬奥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在高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学校普遍建立了冬奥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北京建筑大学冬奥会志愿服务与演出团队临时党支部,将思政课搬到工作一线,邀请奥运冠军开展“冰雪上的思政课”。在誓师动员大会上,党委书记、校长亲自讲好赛前“第一课”,引导师生在学习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强化服务党和国家大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从服务保障日常中发掘育人元素,讲好思政“微课”。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临时党支部普遍开展了岗位一线主题党团日活动,并要求带队教师注重引导青年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记者从北京联合大学了解到,学校参加冬奥志愿服务的500余名学生已全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服务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近年来,一堂又一堂实践型“大思政课”在京华大地上隆重“开讲”,高校师生们深度参与,接受思想政治洗礼,留下了无悔奋斗足迹,更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
“实践表明,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是首都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接受政治洗礼的特殊‘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显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军锋说,“我们正在研究总结青年学生在参与重大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的内在机理和实现逻辑,着力构建实践教学、文化体验、科技创新、专业育人等相统一的实践育人体系,力争形成常态化实践育人的‘大思政课’长效机制。”
将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思政教材
“今年的思政课,关键是教会学生透过抗疫实践,深刻认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深刻认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周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组织了一场“云上”备课,及时指导全国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利用好思政大课堂凝心聚力。
如何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耳走心?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就是最鲜活的思政教材。高校学生看到国家的巨大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不凡成就,自然能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锤炼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如今,组织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已经成为北京市思政课建设的例行项目。通过集体备课,党的创新理论得以及全面、准确、及时地融入大中小学课堂。
2020年秋季学期,北京市率先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作为高校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为进一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各高校积极创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法,将“接诉即办”等首都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将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资源,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看北京、看变化、看成就”和“京华大地看小康”系列学习实践,分别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以及朝阳区高碑店乡白家楼村等地开展现场实践学习。北京市教委还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在实践场景下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以实践优化思政教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张春玲欣喜地发现,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站上,最近新上线了一批样板“讲述素材”。这些内容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热点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教学思路以及完备的案例、视频、课件等资源。这让正在为“云端教学”积极备课的张春玲如获至宝。
3年来,北京市充分整合网络平台优势,大力建设“思政课教学重难点问题库”,为教师提供“解惑”功能;持续加大课程资源供给,精心打造“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可视化教材。
2020年,北京市推出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评选活动。这是北京市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之一。
“比赛以教学水平作为唯一标准,对教学年限、职务职称以及科研成果等均不做要求,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在北航最美课堂总决赛的赛场外,刚刚与10余所高校思政课顶尖教师同场竞技并获得第一名的教师张彦琛激动地说,“这项比赛深深吸引了我。”
一切资源向思政课提质增效聚集,这项评选活动的鲜明实效导向推进了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系列变革。北京市采取“新上岗—青年—骨干”思政课教师分层分类培养策略,让新上岗教师自信地站上讲台;通过“扬帆”“择优”资助计划,助力中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设立名师工作室,评聘特级教授、特级教师等方式,让骨干教师光荣站好讲台。
“市里阶梯式的培养平台,令我快速地从一名博士毕业生成长为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感慨地说。
北京这项推动相关学科专家、符合条件的党政管理干部等转岗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制度,不仅补充了思政教师队伍力量,更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如今,思政课教师已经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2018年,拥有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付丽莎,毅然放弃某大型央企高管职位,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思政课教师。无独有偶,在北京市“一校一策”方案指导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董静经过严格考核,成功走上了思政课教学岗位。
办好学校思政课,永远在路上。张革表示,北京市将始终围绕“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以首善标准办好学校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可靠接班人不懈奋斗。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19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