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信息库] >> 首页 >> 思政动态 >> 正文
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查看:
  来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面向“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以开设和办好思政课为抓手,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尤为重要。

总的来看,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需不断提升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材内容的质量、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一是坚持为国育才与促学生成才相结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思政课教学必须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要看到,思政课教学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思政课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从促进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生动力,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自觉将思政课学习融入到自身学习成长的全过程中。

二是坚持教授理论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系统阐释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等。所有这些理论都必须通过系统讲授使学生真正掌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课程所包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及其内在的有机统一关系,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其不断增强辨别力、判断力,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是坚持政治引导与情感引导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这对进一步讲好思政课提出了要求。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教学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注重情感引导。思政课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深入学习和思考,增强其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

四是坚持尊重规律与持续创新相结合。思政课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需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大学阶段是人成长中思维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储备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尚不完备,可塑空间大,提升潜力大。在把握这些共性特征的同时,还需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专业特色,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禀赋才能、爱好特长等,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创新方式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要注重传统课堂上的讲授、交流,又要注重利用新技术、新载体等,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以饱满的热情、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把理论讲实、讲透、讲活。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涂利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