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信息库] >> 首页 >> 思政动态 >> 正文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6日
  查看:
  来源:

来源:光明日报

楼胆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十四五”时期和将来很长一个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要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科学技术作用的日益凸显,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成为发展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对增进全体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工作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本质上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在此背景下,应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提出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任务。在教育结构上,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释放内需潜力。在教师队伍上,深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一流人才;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在教育布局上,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这些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和回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要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还要与各项改革事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充分彰显教育公平;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打造符合国情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作者:楼胆群,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涂利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