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信息库] >> 首页 >> 思政动态 >> 正文
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
[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9日
  查看:
  来源:

来源:解放日报

忻平 陶雪松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学习“四史”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上海具有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品格,上海的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建党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要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堂,坚持正确价值观为主导,落实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原则。

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必须坚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仰。这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时代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思想性、学理性相统一,历史观与“三观”相一致,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持之以恒地教育和培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愿意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可用之才。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坚持信仰、秉持初心,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有370多万人。也就是说,在这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约有370名共产党人牺牲。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思政课教学的最好教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

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四史”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中要注意创新内容与形式,注意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联动和区别。

第一,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其中,目标、标准和内容的一体化是关键。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标准和内容的一体化,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好红色故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中小学思政教育为大学思政教育提供了基础。中小学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思政教育的效果,必须增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联动。

第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按照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年龄和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同,接受教育的能力各异。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要尊重差异,制定适合各个阶段、各个学校、各个年级的“四史”课程。

第三,“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应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方式。

在内容上,要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效应。上海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此前的统计显示,上海拥有657处革命遗址,现存440处。最新统计透露,上海拥有1000多处红色纪念地。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我们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这是上海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中,要以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融媒体教学等不同形式,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化抽象理论为具体实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所有教师的责任

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做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做有深厚学养和教学功底的教师,做能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有为教师?

首先,教育者应先受教育。

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学生的眼界、需求和知识储备都有所提升。这就意味着既要坚持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原则,又要适应不同学生主体的现状和需求;既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提升各门课程教师守土有责、围绕主题的能力。

为此,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四史”学习教育是所有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

其次,建立师资保障机制。

“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书记、校长的责任,是所有教师的责任。要建立领导带头、学校重视、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机制。

上海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红色文化研究的高地,拥有一大批“四史”研究专家学者,这为上海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坚持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原则,建设一个以“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为主题,以大中小学一体化师资、培训和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平台。

例如,建立特聘教师(教授)制度,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协作,统筹课内课外,强化实践育人;通过组织示范马院与非示范马院结对、公办民办互帮互助,整体提升马院发展水平;通过高校马院与区教育局结对共建,推进两支队伍联动。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生)


编辑:涂利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