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
李向军 罗仲尤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在坚定文化自信、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中领导中国人民挺起精神脊梁。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不断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断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近代以后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挺起精神脊梁,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挺起精神脊梁
近代以后的中国,内忧外患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精神上一度处于不自主、不独立、不自信的境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挺起精神脊梁,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更有底气,在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凝聚和鼓舞。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感召和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给中国人民以鲜明精神指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事实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就能在复杂形势、艰巨任务、严峻挑战前保持高昂斗志,汇聚起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们党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引导人民在精神上更为主动,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组织发动群众和改善群众生活作为重要任务,把人民群众凝聚成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带领人民群众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尊重并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基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只有精神上强,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持久、更深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精神上的主动,表现为积极主动、不断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和敢于创造、敢于引领、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要求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潜力,能够聚合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精神上的主动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引导人民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推动民族复兴,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教育引导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愈加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伟大跨越的中国人民,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不断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断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阳光学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