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信息库] >> 首页 >> 思政动态 >> 正文
在战疫中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在战疫中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2日
  查看:
  来源: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赵辉   黄大庆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深受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疫情期间,如何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舆论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如何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和工作指示的同时,要紧扣立德树人,积极深挖此次抗击疫情中生动丰富的育人素材,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强化“四个正确认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首先,把战疫过程作为课堂。社会是最大的课堂,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环境,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来践行自己的使命。新冠肺炎疫情是当下社会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件突发事件,是给中国以及世界的一道重要考题。在抗疫斗争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所有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免费检测和治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支援世界各国共同抗疫中,我国展现出大国担当精神,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我们在此次战疫战争中所取得的成就,更要让学生看到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们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的幸福,让学生深刻理解个人与国家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国家强大了,个体才有尊严与安全保障,从而强化大学生与国家之间的联结,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价值认同,更好地厚植家国情怀,培养人类关怀。

  其次,把战疫事件作为教材。疫情防控是特殊的“教科书”,战疫故事是最鲜活的“教材”。虽然疫情的蔓延危及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冲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疫情就是一本特殊的“教科书”,在战疫过程中彰显出的精神不仅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缩影,更蕴含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战疫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勇往直前,守望相助”的故事,敬业的医护人、可爱的解放军、辛勤的执勤者、勇敢的逆行者、无私的志愿者等等。这些为战疫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榜样人物事迹,可以让学生领会舍弃自我之小成就国家之大的高尚品质,都是引导学生树牢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活的教材;尤其是那些95后、00后同龄人的事迹,更能够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应该承担的角色与责任,强化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担当意识。在战疫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例如个别公民刻意瞒报信息、拒不配合工作、违法乱纪等问题。“见不贤则内自省”。这些案例也是非常鲜活的反面教材,正好对大学生形成一种警醒。

  第三,把创新教育方式作为重点。疫情下常规的教育方式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当前高校延期开学期间全面采用“云课堂”教学,各种新媒体已经全面渗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采取生动鲜活、学生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方式为青年学子输送思想政治营养,在战疫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QQ、微信公众号和央视频、抖音、快手、腾讯等视频平台等 “互联网+思政”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使青年学子身边的战疫榜样群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目标。疫情期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视作核心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中国梦来引领学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在当下战疫社会思潮繁杂的时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责任,提升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努力搭建起大学生个人奋斗和伟大中国梦之间的桥梁,更好使青年学子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奋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


作者:北京联合大学赵辉、黄大庆

编辑: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