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信息库] >> 首页 >> 思政动态 >> 正文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查看:
  来源: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张 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说得不那么枯燥,论得不那么显得抽象,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话语表达上花心思、做研究、下功夫。习近平在诸多场合中巧妙运用修辞、故事和经典,形成大俗大雅、直入人心的“习式风格”,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搭台定标、固本培元、铸魂育人的价值动力和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习近平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

1.善用妙喻,在常言中见真理

善用妙喻是习近平语言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其突出在于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范式,从中国新时代发展实践的土壤中诞生大众听得懂的话、辩得清的理,形成具有独特亲民风格的话语风格,并广泛运用于治国理政实践中。譬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用“拔节孕穗期”形容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健康养分精心滋养和栽培青少年;在考察北京大学时,习近平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形容正确思想理念对漫漫人生路的作用和影响,突出强调了青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用“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来形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要求党员干部勤于修身、严于律己;而用“老虎苍蝇一起打”来形容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用“牛栏关猫”来形容制度的精细化,这更是大俗中见大雅的典型范例。

2.善讲故事,在平凡中见伟大

“当我们读到的是故事,而非罗列的事实时,我们会记得更加准确。”不难发现,习近平在诸多重要讲话、文章、访谈中都善于用故事来传递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习近平讲述了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与2010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时两国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故事,阐释了“巴铁”到底有多铁;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用中国流行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讲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日常,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勤读书、善修身、学立德;在解读共产党员的初心时,习近平则引述了“半床棉被”“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母亲送儿打日寇”等故事,教育广大党员要不改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则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全国人民一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3.善引典故,在言谆中见意重

历史可以昭示未来。读懂历史,方可探知未来。在习近平的话语体系中,善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来解释现实问题,引领文化自信,突出文化魅力与文化传承,是习近平领导智慧和执政风格的生动写照。比如,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以李斯《谏逐客书》中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指出深化国际务实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道理所在;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习近平借林则徐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将多样性和差异性转化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消除彼此之间的疑虑和隔阂,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又引《礼记·学记》中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叮嘱教师要自觉养成健康人格,用高尚品德和扎实学识赢得学生敬佩与尊重;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习近平则用汉代名著《说苑·敬慎》中的“慎终如始”,指出疫情防控工作要毫不放松、善始善终、再接再厉。

二、习近平语言艺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

1.习近平语言艺术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供了生动指导

列宁曾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首先应是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根植大众、紧随时代、推陈出新,马克思主义才能受到大众的体认,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的语言易于引人、落脚当代,让高深理论变通俗道理,让庙堂之音变日常口语,打破了不同群体的语言障碍,缩短了不同受众的思想时差,让受众在俗语中见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继承发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生动指导。实践证明,时代的语言最能引领风尚,接地气的语言最能引起共鸣。譬如,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用广大学生都熟悉的“接力跑”形容复兴征途,用“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彰显我将无我的责任担当,用“跑出更好的成绩”表达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如此表述既富有时代气息,又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语言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可以看见,习近平讲话言之有物。无论是谈人物还是讲事件,习近平讲话总能直抒其意又通俗易懂,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思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人直观了解其表达内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2.习近平语言艺术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编著了现实教材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刺激一个人的思维系统,让人置身其中;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增强一个人的情感认同,影响人的一生。简言之,故事本身需要形象,故事延展需要想象,如此故事方称得上好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第一主讲人”,习近平善于发挥人物、动作和场景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通过有机配合和无缝衔接,为故事搭起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其所讲的故事有很快的“带入感”,所描述的内容有很强的“画面感”,使受众很快产生“即视感”和“认同感”,让人在平凡之中见伟大,使人印象深刻,教人主动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在思想。从一定层面上看,习近平讲故事,其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具体课堂,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的现实教材。“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那些难忘的人和事,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大写特写,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深深感怀、永远铭记。在故事述说中,没有什么比深入解读我们了解的人或事更让人期待了。可以看见,习近平讲话言之有理。讲话的目的是为了阐发道理,启迪思想。习近平讲话善于展现完整的叙事弧线,用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把深刻的道理具象化地呈现给教育对象,让人深受启发、久久难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3.习近平语言艺术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底蕴树立了极好典范

无须讳言,古为今用、经世致用,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焕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和理论性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命题。习近平用经典名言打破了历史时空的界限,用前人的智慧教育后世,在谆谆教诲中传递精神,在谈古论今中阐释道理,很好地建立了同一问题的共同解释,显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立体化和传承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树立了极好典范。面对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好名言名句,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达到寓意深长、生动传神、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进言之,善用典故诠释时代话语,活用时代话语再现典故精华,既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方式,又是挖掘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引导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精彩彰显。可以看见,习近平讲话言之有据。习近平善于引经据典,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人们展示中国、介绍中国,让人暖心提气,催人砥砺奋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很好的参鉴价值。

三、习近平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本导入

1.搭台定标,用好修辞手法,讲学生听得懂的话语

作为一种教育引导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历程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形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解释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更好吸引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来。

一是要围绕教学对象。讲话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语言交际行为,面对什么人讲什么话,如此才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零时差”地传递好言语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要把重要思想内容传播给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受到洗礼,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要学习习近平大俗大雅、形象生动的语言修辞风格,会用、敢用、善用妙喻,将长篇大论变成短小精文,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把握节奏韵律。再好的“大餐”不如精美的“小食”更容易抓人“胃口”。当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主体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不会简单接受“批量式”的单向思想灌输,而是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选择有价值、易消化的信息内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选择精妙的成语、形象的谚语、适当的排比、准确的辞格,让语言整体表达更具张力和活力,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还原思想内容。

三是要注意精准用词。精妙的用语才能直抒其意,准确的用词才能体现严谨。华丽的辞藻不一定代表语言的高雅,朴实的语言也不一定降低表达的档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到底是一门“讲话”课程,或者说是一门师生之间的思想“对话”课程。只有紧随时代脚步,讲好时代话语,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或话语风格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2.固本培元,讲好中国故事,举学生记得住的例子

实践证明,当代学生是一群爱听故事的群体,以故事的形式传达信息,更让人青睐有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讲好这三个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和将来,读懂他们和我们。

一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故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精心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人与事,为学生解读中国实际、中国问题和中国发展。要通过故事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解读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要通过纵横比较的手法,彰显故事时代性,重点介绍全党全社会如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进拼搏的故事,让听故事的人既能了解曲折的历史,又能看到更加光明的未来。

二是要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人物对话、外貌特征、行为描写、心理活动在故事讲述中的重要性,注重从那些平凡而勤劳、普通而伟大的劳动大众中搜集故事素材,提炼劳动大众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还原人民在筑梦、追梦、圆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和实际状况。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白衣披甲、壮士出征、赤子仁心、英雄凯旋等都是极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只有讲好这些故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三是要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在新时代,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些新兴的词汇正在不断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讲好“巴铁”,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铁;讲好“胞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缅甸之间的情谊到底有多深。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紧扣热点热词,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背后的故事,才能让学生明白何谓大国担当,何谓“四个自信”,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民族、人类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3.铸魂育人,引好经典名句,辩学生弄得通的道理

中国话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名句更是先人留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

一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一系列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和风俗习惯,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与学生探讨精神境界;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与学生探索修身之方;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与学生抒发爱国情怀,如此等等。通过蕴含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的经典名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是要从革命文化中萃取养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了不懈斗争,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鼓舞人心的绝佳名句;一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将作者的雄心壮志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绘出了中国女性的巾帼风貌;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是让不同学龄的孩子朗朗上口、谨记于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用好革命文化经典语词,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精神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三是要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炼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一系列改革实践,诞生了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也诞生了属于这一时期的时代语言,凸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民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勾勒出了青春本该有的样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创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好现代话语和大众话语,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更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时代责任感。

(作者系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