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征程上,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既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正道坚守,也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创新求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紧扣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育先机、开新局。
守正固本把稳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之舵
守正,即坚守政治方向、坚守真理之正;固本,即彰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之位,凸显育人规律之本。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从课程的政治属性、根本任务、价值导向等内部因素入手,固其根本而后枝繁叶茂。
第一,坚守政治方向之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做好思政课建设的统筹规划,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育人工作新格局,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发挥其铸魂育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亮底色。
第二,坚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正。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思政课坚守真理之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教育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把握趋势,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守正要求思政课作为学习、阐释、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主渠道,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定力,坚守安身立命的根脉,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第三,坚守立德树人之正。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课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旗帜鲜明地回答“培养什么人”的价值定位,理直气壮坚守“为谁培养人”的政治站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育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四,坚守育人规律之正。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善用“大思政课”,实现“三全”育人,解决“怎么教”的关键问题。
改革创新拓宽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坚持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回答时代之问、国家之需和学生之惑。
第一,创教学内容之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坚持“内容为王”,是思政课“理论掌握群众”的基本原则。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内容体系,形成相互支撑、互相印证、螺旋上升的理论矩阵。教学内容创新还体现在经典与现代的融合,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融入经典,展现历史厚重感。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要充分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立足全球视野、关怀人类命运的深邃魅力,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传承不息的独特之美。另一方面,融入现实,敏锐捕捉时代变革。要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融入身边事、国家事、世界事,因事增添、因时优化、因势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创教学方式之新。必须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就是要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形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关注现实,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涵养学生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勇担使命的大情怀。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共建共享数字“大思政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现实场景,建设思政课数字大资源、大师资、大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开创协同育人新格局。
第三,创教学评价之新。如何破解“一考定成绩、高分低能、随机性打分”教学评价积弊,是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招。一方面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新思维。思政课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思辨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在评价上不能仅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会学”什么。评价的落脚点是学生的收获和体验,以是否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拥有举旗定向的辨析能力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为主要标准。另一方面要拓展“评价即学习”的新视野。教育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教师需要用好、用对“评价”这个指挥棒。评价标准明晰,以确立学生的方向感;评价重点在过程,以体现思政课的引导性;评价主体多元,以保证评价的精准度。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着眼学生长远、全面、健康发展,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
铸魂强师夯实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之基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守正创新的成效要依靠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得以呈现。
第一,师德铸魂打造“思政铁军”。思政课教师担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不仅是普遍的道德规则,更是高尚的美德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必须具备“四有”条件: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建设标准。以师德为先,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铁军”,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强大支撑。
第二,锤炼本领培养“大先生”。思政课教师既要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维度认识客观世界,做主义真、学问高的“好老师”,更要坚持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为学、做事、为人的“大先生”。如何成为“大先生”?要练就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提升”练就过硬本领,借助“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平台,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交流,凝心聚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痛点、堵点。建立“教研室+学科团队+名师工作室”的师资培养模式,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与集智研讨、听课、评课,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善于运用“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把道理讲明白,真正让思政课有理有例、有棱有角、有感有形、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需要提高站位强责任,突出主力强队伍,守正创新强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汇聚思政课建设的磅礴伟力,不断开创思政课建设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许勋恩 杨林香)
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925875514974078167&item_id=13925875514974078167